• |
  • 广州市

    广州市 深圳市 珠海市 汕头市 佛山市 韶关市 茂名市 湛江市 肇庆市 江门市 河源市 惠州市 梅州市 汕尾市 中山市 阳江市 清远市 东莞市 潮州市 揭阳市 云浮市
  • |
  • 语言

  •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才政策  /  市级人才政策

    惠州市关于深化完善“人才双高计划”实施“人才双十行动”意见

    来源:广东人才网 发布时间:2019-10-17 字号:

    惠州市关于深化完善“人才双高计划”实施“人才双十行动”意见

    惠市委发电〔2016〕3号

    为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关于创新驱动发展的决策部署和市委十届八次全会精神,走创新驱动发展路子,以更好质量更高水平进入珠三角第二梯队,就深化完善“人才双高计划”,实施“人才双十行动”,为惠州“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提出如下意见。

    一、牢固树立“四种意识”,切实增强进一步做好人才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一)发展靠创新驱动,创新靠人才引领。走创新驱动发展路子,推动惠州以更好质量更高水平进入珠三角第二梯队,必须牢固树立四种人才意识,增强进一步做好人才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一要牢固树立“抓人才就是抓第一优势”的意识,以人才优势激发、激活、放大区位优势、产业优势、资源优势和生态优势,全面提升惠州竞争力;二要牢固树立“抓人才就是抓第一要务”的意识,坚持“抓人才就是抓发展”,像抓招商引资一样抓招才引智,像抓项目建设一样抓人才队伍建设,像抓投资环境一样抓人才环境;三要牢固树立“抓人才就是抓第一动力”的意识,把创新驱动力与人才创造力在更大范围、更深程度、更高层次融合起来,推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让人才成为惠州持续发展的“发动机”“动力源”;四要牢固树立“抓人才就是抓第一资源”的意识,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做到人才资源优先开发、人才结构优先调整、人才投入优先保障、人才制度优先创新,努力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

    (二)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市委十届八次全会的部署,进一步做好我市人才工作。坚持党管人才原则,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着力破除束缚人才发展的思想观念,大力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创新,实现“海纳百川、包容并蓄”聚人才、“着眼长远、因人制宜”育人才、“不拘一格、知人善任”用人才、“以人为本、甘为人梯”待人才,充分激发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为推动惠州“五位一体”跨越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三)深化完善“人才双高计划”的总体目标,通过实施人才发展“十大工程”,打造人才工作“十大品牌”,重点引进培养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高层次和高技能人才。到2020年,共引进10名以上院士进站工作、引进50个以上科技创新团队、引进200名以上科技领军人才、引进1500名以上创新创业海外高层次人才;全市博士累计达到1000名以上、高级职称人才总量1万名以上、科技研发人员总量5万名以上、高技能人才总量20万名以上、人才总量106万人以上,全市人才工作水平进入全省第一方阵,人才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显著增强。

    二、实施“十大工程”,快速提升人才对惠州发展的支撑力

    (一)实施“梧桐引凤工程”—千套公寓安千才。充分发挥惠州宜居宜业宜游优势,规划建设高级人才小区(村),力争到2020年全市建成1000套以上人才公寓。对符合相关条件的各类人才提供免租金或低租金人才公寓。

    (二)大力引进高水平团队和领军人才。根据我市产业发展急需的人才需求,面向海内外引进50个以上具有国际、国内领先水平的科技创新团队、200名以上掌握核心技术的科技领军人才。对掌握核心技术的科技领军人才新创办或所在企业需寻求资本市场发展的,优先推荐市、县(区)两级政府创业引导基金考察、投入、培育,实现股权融资,助力企业做大做强。

    (三)实施“海外人才工程”—千名海归汇东江。做强做大我市省级“留学人员创业园”,为留学人员搭建集科研、开发、生产、经营、服务于一体的创新创业平台。通过建立海外高层次人才联络站和异地孵化器,加大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对海外人才创办企业给予贷款贴息补贴,到2020年引进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或相当于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资格的海外高层次人才总量达到1500名以上。

    (四)实施“博士惠聚工程”—千名博士聚鹅城。加大博士专业人才引进力度,到2017年引进100名以上博士充实到机关事业单位,并带动全市高等中职院校、科研机构、重点企业引进博士硕士专业人才,到2020年在惠博士达千名以上。加大本地博士后培养力度,鼓励和支持企事业单位申请设立博士后工作站或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市财政为每个新设立的博士后工作站、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分别提供50万元、20万元专项资助。

    (五)实施“双创平台工程”—创新创业培根基。做强做大创新创业平台载体,用事业发展平台引才育才。进一步加大众创空间、孵化器、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等平台载体建设,打造100万平方米“众创空间+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的全孵化链条。大力培育新型研发机构,鼓励和支持企事业单位申请设立院士工作站、科技特派员工作站,经省批准设立的院士工作站在省资助的基础上,市财政再提供50万元专项资助。从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筛选龙头企业和优秀成长型企业作为实训基地,采取由政府资助高校毕业生和引进高层次人才进入基地参与项目研发方式,为我市产业发展培养创新型人才。发挥地缘优势,在大亚湾开发区、仲恺高新区建立创新创业园等载体,承接周边发达地区特别是深圳市产业转移和“外溢”人才。拓展育才“蓄水池”,力争引进国内外知名理工科大学来惠合作办学,继续支持惠州学院等院校深化改革,大力发展高等职业学院。

    (六)实施“拔尖人才工程”—百名领军树标杆。深入开展市管拔尖人才评选,每三年选拔50名左右各行各业业绩突出优秀人才,培养期内每月给予2000元津贴。在拔尖人才中,评选10名左右“东江学者”,培养期内每年给予10万元经费资助,助推冲击“南粤百杰”专家、甚至国家级奖项。加大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力度,鼓励专业技术人才晋升职称,市财政对新申报成功的高级职称人才给予一次性津贴补助5000元。

    (七)实施“党政强基工程”—万名干部进学堂。深化完善干部教育培训“四二一”工程,加大专题培训、课程选学、讲座培训、网络选学力度,不断提升干部队伍整体素质。每年在国内高校、党校和干部学院举办系列专题培训班,培训干部2000人次,在惠州学院、市委党校开设选学课程60门,培训干部1.2万人次,以“惠州学习论坛”为主体举办系列专题讲座,培训干部5万人次,网络培训覆盖全市机关事业单位干部。进一步办好中青班,把中青班办成培养党政后备人才精品工程。定期在全市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中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开展“双向”挂职锻炼,选派优秀年轻干部担任村“第一书记”等。

    (八)实施“企业精英工程”—千名高管强企业。结合全市企业成长计划,重点培养50名大型企业经理人、100名“高技术、高成长、高附加值”企业经理人,1000名优秀民营企业家。加强市管企业领导干部队伍建设,建立完善和加快实行职业经理人制度。组织开展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进名校、赴境外培训,组织专题专场培训,策划组织惠州企业家高层论坛,全面提升企业家经营管理水平。

    (九)实施“蓝领博士工程”—十万技师壮产业。加大高技能人才培养力度,每年培养高技能人才1万名以上。市财政对新建市级高技能人才实训基地给予一次性5万元经费资助,对创建成省级、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实训基地分别给予一次性10万元、20万元经费资助。遴选一批达到省级、国家级水平的中青年高技能人才,授予“首席技师”称号,三年培养期内每月给予1000元经费资助。加大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力度,培养一批适应我市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的生产能手、经营能人、能工巧匠和乡村科技人员,带动全市农民创业致富。

    (十)实施“社工培植工程”—五千社工进基层。到2020年引进15名以上高层次社会工作人才来惠从事教育教学与研究工作,力争培养引进5000名社工人才,力促我市专业社工总量达到先进发达地区水平。进一步加强培训力度,每年遴选一批优秀社会工作人才、社工机构管理人才出国(境)培训,选拔一批从事社会工作的行政管理骨干到高校社会工作院系培训。加强社工机构建设,打造一批高水平社工机构。

    三、打造“十大品牌”,推动惠州人才工作扩容提质

    (一)设立“惠州双创突出贡献奖”—千万元重奖创新创业突出贡献人才。根据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需要,不定期评选少量创新创业突出贡献奖,千万元重奖在创新创业中作出突出贡献的代表人物,并召开成果发布会,充分展现人才风采,树立人才标杆,营造创新创业的浓厚氛围。

    (二)举办“惠州人才需求年度发布会”—搭建人才与市场需求桥梁。每年12月31日上午定期举办下一年度人才需求发布会,制订惠州市紧缺人才年度蓝皮书,发布全市重点企事业单位需求信息,宣讲惠州市情及招才引智优惠政策。实现人才与市场需求的“无缝对接”,推进精准引才。

    (三)开展“招才引智全国行、全球行、网上行”—拓宽引才聚才渠道。多层面全方位开展招才引智全国行、全球行、网上行。组织重点企业每年就业季到重点城市和知名高校宣讲引才,提升惠州知名度与美誉度。积极参加在深圳、广州举办的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中国留交会等国际性引才活动,布置专门展厅,扩大组团规模。常态化将我市人才需求发布到各就业网站、高校网站,帮助用人单位第一时间发布招聘需求。组织到美、日、韩、新加坡等创新集中地举办“创业引智推介会”。

    (四)举办“创新与人才活动周”—营造创新创业和服务人才浓厚氛围。举办“创新创业大赛”“人才论坛”“人才项目路演”等活动,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氛围,搭建各类人才展示才华和创新创业项目落户平台。借助“云博会”平台,举办相关讲座、论坛。

    (五)举办“高端学术活动惠州行”—柔性引进高端智力。结合我市产业特点,每年资助100场以上省级专业学术会议,汲取专家智慧、柔性引进高端智力,借势宣传惠州创新创业环境。定期举办“高端人才惠州行”活动,积极邀请中央、省级专家等各类人才来惠考察创新创业环境,促进人才项目落户惠州。

    (六)设立“惠州英才榜”—全面展示各行各业名家名师风采。深入实施惠州名医、名中医,“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等;培养一批名作家、名博士、文化英才;定期从各行各业评选表彰一批名家名师,采取丰富多彩的形式全面展示英才风采。

    (七)打造“人才服务直通车”—为人才提供全方位一体化服务。加快推进人才服务大楼建设,成立高层次人才一站式服务中心,实行“一站受理、全程代理、一站办结”,为高层次人才提供落户、医疗、子女入学、配偶就业、签证办理等服务“绿色通道”。推动国际学校建设,为海外人才子女提供高端的就学资源。建立领导干部联系高层次人才制度,每年组织专项走访、慰问、座谈等活动,广泛听取人才意见和建议。建立人才公共服务大数据平台,推动人才服务“线下—线上”转型,提升人才服务水平。

    (八)建设“高层次人才联谊空间”—促进人才交流互动项目对接。依托人才服务大楼,发挥好高层次人才联谊会、博士协会、人才研究会等作用,搭建高层次人才聚会交流平台,组织人才讲堂、创业讲堂等丰富多彩的高层次人才交流互动项目,方便各类人才开展项目对接,同时丰富人才的业余文化生活,提升人才的归属感。

    (九)建立“高层次人才智库”—提升人才对地方发展贡献力。网罗全市各行业高精尖人才,组建“智库”,建立重大决策征求专家学者意见制度;邀请人才列席重大会议,在规划市、县(区)“两代表一委员”人选时优先考虑各类优秀人才,扩大人才参政议政、建言献策渠道。

    (十)开展“人才千村千企行”—推动人才智力服务基层。总结推广流动教师、流动医生等人才流动机制,组织智力服务团定期深入村(社区)、企业、学校等开展智力服务基层活动,推动人才资源共享,让人才在服务社会中提升能力。

    四、强化保障措施,优化惠州人才生态环境

    (一)加强组织领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管人才原则,充分发挥各级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形成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人才工作格局。强化责任考核,将人才工作发展目标纳入各级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实绩考核内容,引导各级领导干部强化“发展靠创新驱动,创新靠人才引领”的理念,牢固树立四种人才意识。加大力度,进一步充实各级人才工作力量。各县(区)委组织部设置独立的人才科。各乡镇(街道)应有专人负责人才工作。

    (二)加大经费投入。完善人才经费投入增长机制,各级财政保持每年对人才专项投入的稳定增长。加大金融扶持力度。成立政府创新创业引导基金,重点帮扶处于种子期、初创期的中小型创新企业,帮助创新创业人才解决资金难题。

    (三)完善激励措施。引导企业加大对科研人员的股权、期权、分红权激励,让人才在自己专利产业化的过程中,以股权、期权实现致富,形成推进自主创新的强大动力。放宽科研经费使用范围,提高社会对科技计划项目失败的容忍度。提升相关科研人员使用经费的自主权,简化审批手续,探索从课题经费中提高支付研发人员薪酬的合理比例。

    (四)推进机制改革。改革人才评价机制,树立重实绩的导向,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建立人才顺畅流动机制,探索科技人才在企业、大学和研究机构之间自由、科学流动,鼓励事业单位科研人员经单位允许带着科研项目和成果到企业兼职或创办企业。积极争取大亚湾开发区、仲恺高新区列入省级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鼓励先行先试,为全市人才工作发展改革积累经验。

    (五)加强管理考核。加强对各类人才工程入选者的管理考核,打破“入选定终身”桎梏,通过签订合同、跟踪考核、中期检查、结项考核等方式对入选人才加强监管,督促入选人才履岗尽责、发挥聪明才智,不断释放人才红利。对于不能正常履约、没有发挥应有作用的,建立退出机制,对违反专项资金使用规定的及时终止合同。

    (六)加大宣传力度。开展全方位、多渠道、多层次、立体化的宣传活动。大力宣传惠州创新创业良好环境,深入宣传我市人才优惠政策,广泛宣传各类人才创新创业成功事迹,在全社会大兴识才、爱才、敬才、用才之风,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

    收藏
    浏览次数:
    点赞0
    分享
    扫码浏览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智能咨询
    办件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