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前经济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拥有一支高素质的产业人才队伍对于企业和地区的发展至关重要。”
“从珠三角医院到兴宁市人民医院已有4年,这4年我带动医院胸痛中心从无到有,值了!”
“深感兴宁尊重人才、关心人才的氛围良好。但兴宁地理位置边远,交通、环境还远远跟不上,期待高铁开通带来质的变化。”
……
2月18日,在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兴宁分会场人才专题分组会议上,人才协会、企业和高层次人才代表就“如何推进苏区人才振兴发展试点建设,强化‘百千万工程’人才支撑”的话题,进行热烈讨论。
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必须依靠人才支撑。对于地理位置欠佳、发展资源较为缺乏的县(市区)而言,如何放大地区优势,在人才竞争中占得一席之地?
近年来,梅州兴宁市紧扣高质量发展需求,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全面激活人才“一池春水”,充分释放人才创新创业活力,为“百千万工程”提供坚实的人才和智力支撑。
优化政策聚才点燃经济发展“助推器”
“去年,在市场低迷的情况下,我们公司产量下降7%,但是全年产值增长10%,这是因为产品的技术含量提升了。”在奥浦合金工业有限公司,该公司业务总监江志涛向记者介绍,公司所生产的泵阀类零件、五金制品等产品主要出口欧美地区的国家。
近几年,受大环境影响,机械铸造类企业发展受限。如何才能突破困境,实现逆势上扬?唯有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不断更新产品种类,不断提升产品品质。
“我们去年新开发的项目产值比2022年增长了一倍多,同比新增168%。”江志涛说,地区经济社会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就要求企业朝着高质量发展的方向努力。“目前,像铸造行业等国家基础性工业还属于我国的弱势领域。要实现基础性工业高质量发展就必须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就铸造行业而言,要达到先进工艺、先进技术、先进材料,需要人才做支撑。”
正因为不断朝着创新方向发展,奥浦合金工业公司创新创业团队获得了梅州市科学技术局拟立项。
自2010年进入奥浦合金工业有限公司,十多年来江志涛已在兴宁安家立业。“我是湖北人,非常喜欢兴宁这座南方小城。这里人很热情,冬天比较暖和。”江志涛说,近年来,随着国家、省、市越来越重视企业、重视人才,能深刻感受到党委、政府的关爱和支持,“在有限的条件中,给予了企业和人才最高的尊重和优待。”
创新之道,唯在得人。一直以来,各城市人才政策竞争激烈,特别是在新发展形势之下,求贤若渴体现了各地对于人才的重视。
在“人才争夺战”中,兴宁作为山区县市深刻认识到,吸引人才不仅要做到“打铁必须自身硬”,更重要的是要以良好的人才发展生态留住人才、用好人才。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兴宁市精准对接企业用人需求,坚持企业需要什么人才就引进、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强化人才工作的针对性,推动人才精准对接和供需有效。
“从我们之前调研的情况来看,目前企业普遍缺乏产业技能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兴宁市委组织部人才室负责人范炜佳介绍,兴宁市坚持“1+N”人才政策和“齐昌硅谷”人才振兴行动“两条腿走路”。
兴宁市积极发挥“1+N”人才政策优势,大力宣传“人才落户奖”“急需紧缺人才引进计划”等人才优惠政策措施,提高对人才的吸引力。
另一方面,兴宁市坚持以才引才、项目引才,加快落实“齐昌硅谷”人才振兴行动,积极对接申报国家重大人才项目和“扬帆计划”等重大人才工程,加大对高技能人才的摸排和引进力度,提高引才精准性。
围绕兴宁市医疗器械产业园、丝苗米和肉鸽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以及装备制造等特色优势产业,兴宁市深化与省内各大高校的合作,通过招聘等形式不断为企业引进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
目前,兴宁市已柔性引进17名博士专家人才。实施急需紧缺人才计划,累计引进急需紧缺专业目录人才64人。为企业牵线搭桥引进创新创业团队和博士专家教授,建设2个创业孵化载体,引进1个创新创业团队和3个紧缺领军人才,实现零的突破。
“接下来,我们还将依托高层次人才协会、一中校友会、同乡会、同事圈、朋友圈等,发挥以才引才、以才荐才等作用,不断引进高精尖人才。”范炜佳说。
厚植沃土育才壮大乡村振兴“主力军”
今年春节期间,兴宁“网红村”永和镇新寨村再度出圈,众多市民游客纷纷前来打卡,体验客家农耕文化,品尝客家美食,感受乡村新变化。
而这个“网红点”兴宁故里的打造仅用时100天,在春节期间顺利开张。
新寨村是省首批“百千万工程”典型村。曾是省定贫困村的新寨村,在前期的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建设中,引进广东梅一客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发展蔬菜种植,打造风衣谷农耕体验园,顺利让该村被评为广东省“一村一品、一镇一业”蔬菜产业专业村,成为兴宁的网红村。
在新寨村入选评为省“百千万工程”典型村后,梅一客公司在教育局、镇村的大力支持下,流转闲置的湖乡小学,修缮利用成为餐厅,提高农耕体验园的承载能力。将原有的风衣谷升级打造成为网红打卡点,原有的餐厅打造成为客家非遗体验馆。
“我们打造湖乡小学的想法得到了教育局和镇村的支持,很快办好了相关手续,动工进行装修。”梅州市风衣谷生态文化产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张雪莲,同时也是新寨村的“产业村长”,她说:“在风衣谷和兴宁故里项目的推进中,我们聘用了周边20多名居民,并通过租用场地等方式,每年为新寨村新增10万元以上的村集体经济收入。”
张雪莲介绍,当初选择新寨村发展农旅产业,是因为这里环境优美、山清水秀。从一个贫困村到如今省“百千万工程”典型村,梅一客公司在其中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我们计划继续在新寨村租用场地,开展豆制品加工,届时预计将给新寨村新增至少15万元的村集体经济收入。”张雪莲说。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广大乡村普遍存在着人才短缺的困境。为破解这一难题,去年兴宁市开展“产业村长”选拔,着力培养一批乡村致富“带头人”。
按照“成熟一批、选聘一批”的原则要求,兴宁市选聘了182名“爱农村、懂农业、熟市场、会经营”的产业能人作为“产业村长”。
作为农业产业带头人,兴宁的“产业村长”带着产业谋划、产业项目、发展措施、技术力量等,与农村闲置的土地、劳动力、农产品资源等结合起来,为乡村振兴发展精心谋划“打粮食”项目,推动乡村产业与集体经济同频共振、蓬勃发展,为打造一批产业强村、经济强村,推动“百千万工程”开花结果贡献力量。
同时,兴宁市围绕兴宁鸽、丝苗米、梅州柚、单丛茶、油茶、沃柑等优势产业,探索建立“专家教授+产业基地+农业实用人才”的人才培育模式,分类培育一大批乡村实用型人才,实现乡土人才发展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
广州工商学院教师陈伟就是兴宁市“产业村长”中的一员。他在创业学、计算机、食品技术、数控技术等不同领域皆有研究,且都运用在了兴宁漉菜的生产、管理、销售过程中,把兴宁客家传统特色酱菜制成预制菜,开拓了大市场。
“我希望能贡献自己的力量,把兴宁打造成‘中国漉菜之乡’。”作为一名外地人,陈伟因工作与兴宁结缘,并不断为这个第二故乡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产业村长”进村,富民兴村有道。范炜佳介绍,兴宁将持续发挥好“产业村长”的技术、资金、资源等优势,带动农户创业就业增收致富。
创新机制用才营造人尽其才“好生态”
“幸好在本地医院就能遇上好的医生,医者仁心医术精良。”不久前,一名54岁突发急性心梗患者,其病发时自服“救心丹”后症状无明显好转,由家属送至兴宁市人民医院急诊科就诊。
经医院胸痛中心专家组会诊,诊断该名患者为急性ST段抬高型前间壁心肌梗死,情况危急。与家属充分沟通详细情况并获得同意后,立即实施了急诊心脏介入手术,从患者到达医院门口至手术结束仅用时70分钟,患者病情得以日益康复。
“急性胸痛心肌梗塞等心脏疾病往往需要和时间赛跑,尽快进行治疗。”该院特聘专家教授、心内一科主任医师龙本栋是实施此次手术的主要人员,他于2020年通过兴宁市急需紧缺人才招聘来到兴宁市人民医院,“之前一直在珠三角地区工作。”
彼时,兴宁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及兴宁市人民医院领导干部曾多次拜访龙本栋,希望他能到兴宁指导兴宁市人民医院心胸外科建设。
第一次来到医院,得知该医院还未能开展冠脉介入手术觉得十分惊讶:“一个百万人口的大县城,冠脉介入手术比外面整整晚了20年。”为此,他决定留在兴宁市人民医院工作。
在他的带领下,医院填补了兴宁地区冠脉介入手术的空白,他培养出一支技术过硬的手术团队,目前已能独立完成手术。医院也于2023年2月18日成功通过了省级胸痛中心的评审,标志着心内科的救治能力达到省级标准。
“这4年多来,我们成功开展了2000多例冠脉介入手术,拯救了众多的心梗患者,让瞬间即可夺取性命的疾病在本地便可以治疗,免去了远赴梅城手术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意外。”龙本栋说,虽然从发达地区来到相对边远的县城里工作,但拯救了这么多的生命觉得很骄傲,充满成就感,很值得。“这么多年来,我也深刻感受到兴宁各级领导干部对人才的关心和关爱。”龙本栋说。
治国安邦,人才为本。医疗、教育等重要民生领域对人才的需求极为迫切。近年来,兴宁市通过开展“粤菜师傅”“南粤家政”“广东技工”三项工程,培养技能人才4583人;完成梅州市首批基础教育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选拔工作,培养了省、市、县各级名教师、名班主任、名校长等57人。
由于兴宁地理位置较为偏僻,经济相对落后,以往不少引来的人才没过多久便离开此处到其他地方发展。
如何留住人才,是兴宁市实施人才战略的关键之一。
“这几年,兴宁市在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上大胆探索尝试,为各类人才畅通发展通道,解决人才关注的问题。”范炜佳介绍,兴宁市积极争取财政资金,落实好系列人才优惠政策,为符合条件的高素质人才及时发放相关待遇补助。
与此同时,兴宁市探索创新更多人才激励措施,及时奖励创造价值、贡献突出的人才,营造竞标争先的良好干事创业氛围。“持续完善人才子女教育、医疗保障、配偶就业等方面保障,加大人才住房保障力度,实现人才公寓多主体投资、多渠道供给。完善人才评价激励体系,建立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激发人才发展活力。”范炜佳说。
“我们兴宁作为红色苏区、生态发展区,近年来狠抓发展第一要务,突出实体经济和乡村振兴两大重点,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做大做强人才队伍。”在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兴宁分会场人才专题分组会议上,兴宁市委组织部负责人说,兴宁将把握好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等机遇,利用好苏区人才振兴发展试点建设这个契机,夯实县镇村高质量发展人才基石,助力兴宁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