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江门市把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作为江门人才工作的总抓手、总牵引,持续深化实施“人才倍增”工程,围绕“四个坚持”,奋力建设集聚华侨华人创新创业的国家重要人才战略支点城市。
坚持“突出特色”,全力推进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走深走实。注重突出五邑地区资源优势,大力促进侨资源开发,省级便利华侨华人投资制度改革试点取得新成效。强化与港澳人才交流合作,与港澳协会合作建设2家港澳青年(江门)创新创业服务站,5家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累计孵化港澳项目143个,今年共吸引6000多人次港澳青少年到江门研学。推动香港东华学院与江门3所医院、2所高校对接,与香港生产力促进局共建江港科技转移中心和企业发展中心。创新开展江澳“一试双证”技能评价服务,落实往来港澳人才签注政策,建立联络机制、人才认定机制。
坚持“强基固本”,强化侨都现代化建设人才智力支撑。打造多层次载体平台体系,江门中微子实验室关键核心设备安装过半,举办两次国际合作组会,来自10个国家和地区的40多家高校和科研院所共约400名科研工作者参会。双碳实验室在全省率先构建“1+10+3”政产学研用融通发展新模式,获批筹建省实验室,已集聚5支高水平科研团队,吸纳55名科技人才。举办2023年中国科协院士专家江门行、2023年大湾区科学论坛—碳中和分论坛(江门)等活动,开展江门市“科技杯”创新创业大赛、留学归国人员创新创业项目资助等活动,“十四五”以来累计引进5个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科学家团队、44名重点领域的领军人才、445名急需紧缺的博士人才。
坚持“产才融合”,一体推动人才链教育链创新链产业链并轨发展。发挥企业引才主体作用,完成《江门市急需紧缺人才目录》调查,在重点产业领域以“揭榜挂帅”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组建3个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深化校企协同和产学研合作,建设培育省级产教融合型企业32家,创新在家电产业链实施企业与学校产教融合模式。大力引育产业后备人才,实施侨都青年人才全球汇聚行动,制定印发侨都青年人才工作58条措施,与清华大学合作共建研究生社会实践基地,开展青年人才特色活动,吸引超3500名五邑籍青年学子参与。巩固发展三大超千亿产业集群,开辟特色产业新赛道,中创新航、隆基硅能等一批超百亿重大项目相继落户。
坚持“爱才重才”,持续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印发实施《江门市“十四五”期间人才发展规划》,推进科技、技能、医疗卫生、乡村振兴等“十四五”时期重点建设的13支人才队伍建设。出台实施《江门市重点人才队伍高质量自主培养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关于激励全社会引才聚智助力高质量发展的“八大行动”》《江门市进一步激励企业高管、骨干人才若干措施》等文件,各县(市、区)新出台6项人才政策,22个镇(街)出台专项人才政策,逐步建立起市、县、镇三级联动的人才政策体系。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建立制造业企业高管、骨干人才以薪酬直接认定高层次人才机制。开展外籍“高精尖缺”人才认定,巩固“零门槛”落户政策,上半年全市市外迁入人口超万人。打造“侨才通”人才服务品牌,构建“市(1)+县(7)+服务点(N)”三级人才驿站服务体系,积极营造爱才如命、惜才如金的制度环境。